QS9000质量认证,最早可追溯到1988年。在此之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各自有一套对供应商质量控制的办法,它们根据各自的情况对供应商提出特殊要求,这些要求在内容、术语、文件形式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有些供应商可能是三大公司或其中两大公司共同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感受到对不同公司的不同要求难以同进满足,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因此,供应商们纷纷要求三大公司能够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为了达到持续改进、预防缺陷、减少质量浪费和保持质量稳定的目的,美国通用(GM)、福特(FORD)、克莱斯勒(CHRYSLER)三大汽车公司经过其跨公司的特别工作组的协调努力,"共同世界共同体系(OneWorldOneSystem)方针下,荟萃了通用公司“北美创优目标”、福特公司“Q-101质量体系标准”和克莱斯勒公司“供方质量保证手册”的质量体系要求的精华,于1994年制定并推出质量体系要求(QUALITY SYSTEM REQUIREMENTS)即QS9000标准,将共同的质量体系要求建立在ISO9000:1994之上,将无法协调的要求形成标准的单独部分由供方根据实际情况来实施,对供方提出了明确的质量保证要求,形成了质量体系要求的基本一致。
1995年2月发行第二版,1998年3月发行第三版,也即现行有效的QS9000标准。随着QS9000被越来越多的汽车整车厂所认同,很多整车厂(包括中国)都向各自的供方提出了QS9000的要求,使得QS9000认证火了起来,全球现大约有23000个组织获得QS9000认证证书。QS9000质量体系要求的目标是建立基本质量体系,不断地改进提高,强调缺陷的预防并减少在供应环节出现的差异及浪费。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每年在全球的采购量达1300多亿美元,要给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配套产品,做他们的供应商,就必须达到QS9000标准的要求。所有直接供应商都限期建立符合这一要求的质量体系,并通过认证。美国主要的货厂及在澳大利亚的日系丰田和马自达也已正式采用这一要求。他们对供方提出极为严格的要求,包括质量、服务、价格和技术。
QS9000确定了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汽车和卡车制造公司及所属公司对内、外部的生产和服务用零件及材料供方的基本质量体系要求。上述这些公司愿意与供方共同工作,通过满足质量要求以保证满意。并不断地减少差异和浪费,使最终顾客、供货基地和公司本身均从中受益。
厂商一旦通过QS9000认证,可以同时取得ISO9001或ISO9002的证书。不过只通过ISO9000,并不保证一定通过QS9000,因尚有QS9000补充条款,仍需被审查。
QS9000标准的制定,为汽车行业零部件组织提供了一个建立质量体系的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从满足质量要求开始保证顾客满意。这就体现在一切为顾客着想,按顾客的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制造、检验与试验。